4月23日,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分別發布了本省的高考改革實施方案,明確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3+1+2”模式。
終于,內地高考改革從沿海試點開始走向中西部推廣了,這場牽涉數以千萬計考生命運的改革,到底將以怎樣的形式展開?又將給內地高考帶來怎樣的變化呢?讓我們來分別看一下:
什么是3+1+2
所謂的“3+1+2”是在原有的內地高考模式基礎上,做的調整。“3”為全國統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是所有學生的必考項目;“1”為首選科目,考生須在物理、歷史科目中選擇一科;“2”為再選科目,考生可在化學、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個科目中選擇兩科。
從2021年起,8省市新高考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科目成績和學業水平考試選考科目成績構成,滿分750分。其中,統一高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使用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50分。在選考科目中,物理或歷史使用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00分;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中自主選擇的兩門科目按等級賦分后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00分。
新的考試方式里,弱化了考生偏科帶來的不利影響,提升了考生的自由,也更能體現公平。雖然選擇范圍仍然局限于“政、史、地、理、化、生”,但學生已經能夠根據自己的特長搭配考試科目了,不再是以往強行文理分科的模式。
賦分制的變化
這次高考改革其中一個重要的亮點,在于大范圍引入賦分制。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四門學科,考生可以自由選報兩門。
不同學科試題難度存在差異,以及報考相應學科的考生群體也不同,選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比如,考生甲選考政治,考生乙選考化學,兩人都考了80分,但考生甲在選考政治考生中排100位,考生乙在選考化學考生中卻排1000位。如果簡單將他們各科成績相加計入高考成績,既不科學也不公平,因此需要等級賦分。
所謂賦分制,就是不論分數值,而是論你的分數在所有考生中所占的位次。賦分制模式下,教育部將統一指導制定等級賦分辦法,將邀請數理統計領域的專家學者,在對歷年考試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共同確定等級賦分的辦法,具有科學性、可操作性。
新的高考模式下,學生一共可以有12種不同選擇,大大提升了選擇空間,也能夠一定程度上平衡“偏科”帶來的影響,既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也適當控制學生偏科情況。
計劃到2021年,8個省市將迎來“新高考”的檢閱。新的高考模式不僅僅是改變考試科目選擇,還將調整高校錄取標準,優化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評價方式也將進一步加強,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五個方面在學生評價體系中的地位也將不斷提升,改變以分數為唯一標準的選拔方式。
近年來,內地高考在民眾的一片呼聲中進入改革的快車道。但是,內地學生人數龐大,牽一發而動全身。既要保證公平、平等,又要考核出學生的真實實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高考改革不僅決定著學生的培養方式和選拔方式,還影響著國際教育界對中國中學生的評價。只有高考得到國際主流高校的認可,才能真正放開對中國學生招生的政策限制。顯而易見的是,目前內地考生憑借高考成績想取得國際名校的認可,并不容易。即便是在內地高考中考出非常優異的成績,仍然要經歷雅思等語言考試,要接受國外高校的層層筆試、面試。
在現行的考試體系下,內地學生要培養全面的綜合素質,要得到國際主流高校的認可,還需要很長一段路要走。在此之前,國際學校仍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碧桂園十里銀灘學校,港譽教育為廣大學子提供原汁原味的港式“香港DSE課程”輔導,為內地學子提供升學方案定制、HKDSE課程輔導、應考指導、考試技巧、報考指南等服務。通過報考香港DSE考試,內地學子將擁有兩次“高考”的機會,更容易考上香港乃至全球數百所知名高校,接受優質的高等教育。
對于每一位學生來說,讀名校的權利都是一樣的。個人無法影響高考制度,但是卻可以選擇更有利于自己的升學方式,港譽教育香港DSE考試服務體系讓學生在高考之外多一條更容易走的路,幫助學生更容易考進心儀的世界名校!